博鱼体育app

博鱼体育app:学院风采

博鱼体育app:马克思主义学院院讯 | 马克思主义学院非遗体验月系列活动之发簪体验活动顺利开展


【来源:博鱼体育app | 发布日期:2023-05-08 】 【选择字号:

 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同学们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认同与自信,继刺绣体验活动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于5月7日15点在秦岭堂A211教室联合LZU非遗小站志愿服务队举办了非遗之魂,留遗之美非遗系列之发簪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邹丹主持,2020级本科生周煜桐担任主讲人,LZU非遗小站志愿服务队成员胡济慈协助同学们完成发簪制作。

 

活动伊始,主讲人周煜桐结合精美的图片与精彩生动的视频为同学们详细介绍发簪的源起、历史传统、作用、意义与价值,让同学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发簪样式的讲解中,生动的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发簪,并逐渐引申到传统工匠制作发簪的复杂过程,使同学们了解到制作发簪的不易及传承这门手艺的必要性。

 

主讲人周煜桐与发簪的故事也吸引了大家对发簪更多的关注。周煜桐与发簪的缘分要从她高中时期对古风诗词插画与汉服的喜爱说起。汉服款式多样、服饰结构讲究、形制类型繁多,以配套的配饰进行搭配更能使二者相得益彰。由于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配饰,周煜桐于是产生了自己制作配饰的念头。从设计、选材、制作到搭配,周煜桐花费了许多时间与精力,日复一日的尝试中,她也熟练地掌握了饰品的基本制作技巧。如今,周煜桐有着丰富的国风饰品设计及制作经验,两年来,从学习到创作,她累计制作了国风饰品300余件,其经历多次被中国日报》《人民网》《兰州晚报》《博鱼体育app校报》《南方都市报等各大媒体报道。

周煜桐胡济慈的指导与帮助下,同学们挑选了自己喜爱的发簪配件,相互围坐在一起,开始制作发簪,实现了非遗文化“面对面”。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动手实践中更加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与文化价值。

 

赓续传统,弘扬经典。此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不仅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让同学们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涵养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享受创作的乐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任静亚 甄心 赵晨希)

博鱼体育app - 百度买球指南